
郑康立医师
参、中医对类固醇副作用的辅助治疗
依各医家学说及个人临床心得,将类固醇副作用的中医药辅助分为骤停类固醇与长期服用类固醇副作用二型,分别予以总结归纳如下:
一、 骤停类固醇
使原发病情急速反跳,依临床症象可分以下三种阶段证型:
(一) 实热证型:
病人多属青壮、体质尚健,服用类固醇时间不长,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尚未因长期受抑制而萎缩,有轻微的库欣氏症候群,骤停类固醇,病情易急速反跳成实热证,临床上多见皮肤病、免疫风湿病患者。
治疗:以清热凉血利湿为主。
病例介绍:1女性病患,49岁,体质佳,主管职,性急,长期忙碌熬夜,4个月前因肩部僵硬,友人为其按摩拔罐,当晚从拔罐处引发严重性荨麻疹,全身灼热,疹处漫红硬肿刺痛,自此医师给予类固醇、抗组织胺,据其述,初服药时,亢奋异常,连续5日不能入眠,续服4月,病势虽稍减,仍每夜发病,症如前述,痛苦不堪,故来院求诊中医,见其体壮,面晦肤晦,轻微中心性肥胖,语急,烦躁,眠难,多梦,脉弦数,舌质红偏紫,下络瘀紫,现仍维持每日1粒类固醇。
初诊:给予温胆汤加味。七帖,并嘱其不可骤停类固醇。
二诊:好眠,晚间虽会发疹,但轻浅绵软微痒,再给七帖如前方。
三诊:全身性硬肿荨麻疹已全退,但左心区上端延左肩及上臂,即病人初期发病处有些许微热红痒微痛病灶,病人自述因第一周服中药已改善许多,所以将西药全停,原发荨麻疹已渐退,但五日后突增此症。因病势尚不明确,改方:黄连解毒汤加减。七帖
四诊:病人述三诊后隔日晚间,病灶处突红肿灼热痛痒,不能眠,当夜急诊,西医注射高剂量类固醇,病势方减。但四日后病势更急,痛苦难耐,来电询问,因疑其为血管炎,嘱其中药续服,改往免疫方面检查,西医师认为不宜再注射类固醇,给予高剂量抗组织胺及消炎药,见其红肿范围扩大,左臂及左半侧及胸背面,皆灼热刺痛,脉洪数,给方黄连解毒汤加减,加重清热解毒药。七帖
五、六诊:病势渐退,红肿痒痛渐改善,较能眠,续给二周如四诊处方加减,并停服西药。之后给予滋阴养血舒肝之品调养收功。
(二) 真寒假热证型:
病人体质虽中上,但因长期服用类固醇,除原发疾病外,已产生典型之库欣氏症后群,如中心性肥胖、浮肿、二便少、抵抗力降低、稍动即喘、血压及血糖偏高、疲劳倦怠等,如骤停类固醇,除原发病情急速恶化外,虚弱倦怠更甚,反复感染不易痊愈,疗效更显迟滞,须明确告知病人续服类固醇,配合中药,再慢慢递减。
治疗:除治疗原发疾病外,亦须针对类固醇药副作用治疗,处方须加入补气补阳、清热利湿之药,如北芪、干姜、附子、肉桂、黄芩、黄柏、茯苓、泽泻等,服用一段时间,自然浮肿肥胖、倦怠动喘、血压血糖等改善。
(三) 阴阳两虚型:
病人素秉体弱,或老年者,或长期依赖高剂量之类固醇,致肾上腺衰竭,突停服后,产生医源性艾迪森氏症,须视其是否原发病情恶化,或合并感染,若原发病情恶化,加上肾上腺机能不足,除服回原剂量类固醇外,处方均须考虑大补气血及补阳,如大剂右归饮、十全大补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入干姜、附子、肉桂等,以期修复肾上腺,若系败血症,须依其证型加入人参、姜附桂等。
二、长期服用类固醇副作用的中医补救治疗探讨
(一)医源性库欣氏症候群:
若有热象,以补气活血、清热利湿为主,如补阳还五汤加黄芩、银花、茯苓、泽泻等;若无热象或体弱,以补气补阳、活血利湿为主,如补阳还五汤加干姜、附子、肉桂、黄芩、茯苓、泽泻等。
(二)肾上腺功能退化:
以十全大补汤、或右归饮、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中须加入人参、干姜、附子、肉桂、黄芩或黄柏,寒热互用。
(三)低血钾
以补阳还五汤或半夏天麻白朮汤,加干姜、附子、肉桂、人参,重用天麻。
(四)消化性溃疡
若胀气、打嗝、胃痛、排便时秘时泻,以黄连解毒汤或葛根芩连汤、清胃散、半夏泻心汤加川楝子、元胡治之。
若胃酸食道逆流,以四逆散或温胆汤加黄连、莱菔子治疗。
(五)肾前氮质血症
以五苓散加北耆、蒲公英、银花、人参、川七、鹿茸,酌加活血化瘀与补阳药,如干姜、附子、玉桂。
(六)脑及神经病变
1、脑萎缩、退化:
以半夏白朮天麻汤、十全大补汤、补阳还五汤、右归饮等,加天麻、黄耆、人参、川七治之,甚者再加四逆汤。
2、颅内压增高:
实质本态性颅内高压,可用黄连解毒汤或大柴胡汤或建瓴汤加方治疗。脑水肿或水脑症性颅内高压,则以五苓散为主方,加北芪、人参、天麻、川七等。
3、周边神经损伤,无力、麻痺:
以黄芪五物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干姜、附子、银杏叶、黄芩治之。
(七)皮肤萎缩:
临床大致分为二型,若皮肤薄、色泽暗沉、烦躁口渴、舌红脉数便秘者,属阴虚内热,以滋阴养血为主,如四物汤或温清饮或地骨皮饮,熟地改生地,加银花、黄芩、青蒿、知母等。若肤薄白、倦怠、手足乏力、脉细弱者,属气血两亏,以八珍汤或七宝美髯丹、育生血枯方,再加黄芪治之。
(八)水分与脂肪潴留:
以理气化痰利湿为主,如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五苓散、半夏白朮天麻汤等为主,视其属热属寒酌以加减治之。
(九)血糖升高:
初期服用类固醇之血糖升高,多属实热型,以黄连解毒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可收速效。中期多属气阴两虚型,以人参白虎汤或补气血处方中重用养阴退热之品即可降糖。后期以胰岛素注射仍不易控制,且有进入慢性肾衰竭阶段,可用肾气丸或右归饮加方以治肾实质病变;以五苓散加方以治水份潴留病变。
(十)郁血性心脏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重用丹参、赤芍,加入人参、川七、茯苓、泽泻。
(十一)高血压:
初期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烦躁口渴、脉数、不能眠等,属肝阳上亢,以建瓴汤、知柏地黄汤、大柴胡汤等加减治之。后期倦弱、脉细弱之高血压,属气血两虚,但虚中夹实,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
(十二)肝肿大:
以养血柔肝为主,如圣愈汤加减。
(十三)骨质疏松:
胃纳佳者,以右归饮或二仙胶;胃纳差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朮散等加方,可回渗骨髓。
(十四)反覆感染不易痊愈:
依证型以香砂六君子汤、圣愈汤、十全大补汤等长期调养,即可改变反覆感染之体质。
(十五) 神经精神症状:
1、忧郁型:以半夏白朮天麻汤或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或肾气丸、温胆汤等加大枣、龙眼干;或半夏厚朴与甘麦大枣汤合方等治疗。
2、焦躁型:以知柏地黄汤或建瓴汤加龙骨、牡蛎、黄连等药治疗。
3、肾上腺萎缩之脑神经病变:而有疲倦,呆滞,昏睡、忧郁、恶梦、胃纳差等症状,当大补气血阴阳,慎防脑部进行性萎缩退化,可用补阳还五汤合并四逆汤,再加人参、川七、天麻等药治疗。
(十六)儿童发育迟缓:
若食欲不振,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食欲佳者,以补中益气汤、或补阳还五汤、或归芪建中汤、或十全大补汤等方剂,合并四逆汤,再加人参、川七、鹿茸。
肆、医者警示
类固醇药物在临床上的疗效,确实迅速,但愈是神奇,医者愈须谨慎投药,恰如利刃的两面,善用可以救人,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死亡。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类固醇虽对抗发炎非常有效,但会遮蔽感染征兆,助长扩散,和降低病人抵抗力,故感染性疾病,或肿瘤因素之发炎,或伤口愈合不良,不宜服用 。(4)
二、病人原存在的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过低、血栓性静脉炎、重症肌无力、痉挛障碍、库欣氏症候群、青光眼、孕妇、哺乳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精神疾病等,不宜服用类固醇。(1) (4)
三、不宜让病人承受高剂量类固醇,会损伤抗体反应,且有神经并发症的危险。
四、不宜仓促停药,须缓慢递减,或配合中药戒断。
五、若已出现肾上腺机能萎缩,则须暂时服回原来剂量,再配合中药慢慢调治。
六、凡使用过类固醇治疗之病患,恢复速度皆比无服用类固醇者延迟许多,须耐心调治。
结论
西方医学在面对其各种副作用产生时,只能减量或停药,并无积极补救办法。
中医在临床上,对于类固醇各阶段副作用的补救治疗,及类固醇药物的戒断,有很好的疗效,且少有副作用,可弥补现代医学上的不足。
临床医师熟悉类固醇的各种副作用,尤其是遮蔽感染、骤停类固醇后之病情反跳、及类固醇危象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并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资料
(1) 张天钧着荷尔蒙与疾病健康世界杂志社 1999/11月 P23-30
(2)王德炳主译哈里逊内科学第十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月
(3)傅祖植着内分泌系统牛顿出版公司 P43-61 P148-179 1989/5月。
(4) 陈长安编著常用药物治疗手册
(5) 李源德等主编一般内科学 (疾病篇) 金名图书有限公司1997/7月P1509-1544。
(6) 刘鸿兴编译当代诊断与治疗合记图书出版社 1999/1月
(7) 张天钧着认识脑垂腺疾病正中书局 1999/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