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康立医师
摘要
恶性肿瘤并发症常见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凝、高颅内压、副癌综合症、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肿瘤性代谢紊乱、肿瘤心身症…,且中晚期普遍存在恶性胸腹水、虚弱、厌食、体重减轻等。临床上恶性肿瘤并发症,可能发生在肿瘤尚未确诊前,或癌症进展期间,或癌症治疗中后期。控制并减轻恶性肿瘤并发症,可有效预防及抑制肿瘤的恶化;反之,并发症的再出现,可能是肿瘤复发的预兆。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区分三个阶段,初、中期:属瘀热证,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为主;邪正相争一段时日后,会进入气虚、血虚、或血枯的阶段。晚期贫血、低蛋白血症、进行性心衰、肾衰,以补气补血仍无法改善,肿瘤持续增大,为寒瘀或肾阳虚阶段,以大补阳药,同时加入清热解毒药反制。
关键字: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副癌症候群、肿瘤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肿瘤热、高钙血症
前言
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可能出现在癌症尚未确定诊断前,或癌症进展期间,或癌症治疗中后期。肿瘤本身分泌的毒素,或肿瘤破坏、压迫正常组织,或肿瘤具有类似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分泌功能,分泌类似激素或神经介质,或肿瘤溶解过程,与治疗的副作用…等,致使癌症病人在临床上产生的症状,有类似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血液系统、神经肌肉系统、或其他系统的疾病症状表现,这些表现在医学上统称为:恶性肿瘤并发症。
临床上恶性肿瘤并发症常见有:高血压、高糖血症、高凝血症、高颅内压、副癌综合症、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肿瘤性代谢紊乱、肿瘤心身症…,且中晚期普遍存在恶性胸腹水、虚弱、厌食、体重减轻等。临床上恶性肿瘤并发症,可能发生在肿瘤尚未确诊前,控制并减轻恶性肿瘤并发症,可有效预防及抑制肿瘤的恶化;初中期肿瘤治疗有效,则并发症随之缓解,反之,并发症再出现,可能是肿瘤复发的预兆;恶性肿瘤晚期,应优先考虑治疗并发症,并维持生命的延续。[1]
壹、恶性肿瘤并发症的分类[2、3]
一、全身性
肿瘤热、贫血、恶液质、心身症、虚弱、厌食、体重减轻。
二、心血管系统
心包填塞、上腔静脉综合征。
三、内分泌系统
副癌综合征、异位性肿瘤激素分泌综合征。
甲状腺亢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症候群、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
四、代谢性
因肿瘤本身的产物、或释放激素作用,治疗过程常发肿瘤细胞破坏溶解,易发生代谢紊乱。临床常见:高钙血症、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低钠血症、低糖血症。
五、神经肌肉病变
肿瘤性神经肌肉病变多发现在癌症确诊前,病变可损害任一部位的神经、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合处,包括:
肌无力、Eaton-Lambert 症候群(肌无力综合症) 、视网膜眼盲、周边神经病变、亚急性小脑变性、大脑皮质变性、多发性肌炎、癌颅内转移、癌脊柱转移、癌性疼痛[2、3]。
六、血液系统
红血球增多或减少症、白血球增多或减少症、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症、血栓静脉炎、瀰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液高黏滞症、阴茎异常勃起、骨髓坏死、绿色瘤。
七、呼吸系统
肺部机会性感染、肺部白血球淤积症、癌性淋巴管炎、大咳血、气道阻塞、恶性胸腔积液。
八、消化系统
中性球减少性小肠结肠炎、白血病并发阑尾炎、肠梗阻、胆道梗阻、胃肠道出血及穿孔、恶性腹水。
九、骨骼-结缔组织
癌性骨转移、杵状指、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骨畸形、骨矿物质代谢异常。
十、皮肤
黑棘皮症、色素沉着、类淀粉样变性、Sweet综合征、皮肤白血病、皮肤转移性淋巴肉瘤、皮肤浆细胞瘤、POEMS综合征(硬皮样、多毛、色素沉着)。
十一、肿瘤病人营养并发症
癌症中晚期营养不良;化疗、放疗、手术后的营养障碍。
十二、化疗、放疗、生物制剂的近期及中长期并发症
造血抑制、各种脏器毒性、感染、皮肤黏膜的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脑与脊髓损伤、生殖系统损伤、放射性的各种灼伤。[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