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康立医师
一、须对证且剂量大
任何中医药处方都可以治疗肿瘤,只要对证而且剂量大,不管是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治疗。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在对证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注重引经报使药与归经
治疗肿瘤并没有特殊处方,仍须施以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临床上发现的确不同的内脏或组织有其比较有效的适用处方,或可以引经报使药将药物带到一般药物达不到的某些部位。所以在治肿瘤处方中,引经报使药与归经很重要。
三、以中医辨证论治爲主,辅以西医知检查及参考数据
肿瘤细胞与细菌、病毒一样,会随时变化,以乳腺癌爲例,可能50年后的乳腺癌,是不同细胞株的腺癌。所以中医之辨证论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绝不可放弃,不能只跟随西医的脚步走。中西医有其基本差异,中医先有临床,才有基础理论;西医先有西药的基础、生理、解剖、病理的基础,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再进而发展出来临床。现代中医可在有临床结论的前提下,从西医的基础方法,找出微观机理,并以影像或实验诊断作依据,找出辨证用药的最佳依据。
四、不可一方到底
纵然治疗有效,亦须修正调整同型性处方,不可一方到底。疾病一直在变化,处方必须修正加减,否则是死的处方。如同西药,有其适用的范围,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此药已不适用,药厂会加以修正,推出新的药物。
没有一个仙方可把癌症医好,必须随时依病人的主诉、症状,微观的检查、实验诊断、影像检查等,看其中变化、维持平衡,维持「致中和」状态,有所偏亢或不足,长期下来,会导致生机戕害。纵然有一个方子很有效,也不能一方到底,吃久了,仍会胃口不开、便溏或便秘等,所以治疗仍须开脾胃,仍须修正处方。
「开脾胃」之意爲:令营养细胞接受体或人体正常细胞的接受体处于亲和状态。如一道菜吃久了、腻了,胃口不好,同一道菜,将煮法改变,则胃口又好,吸收好。药方也相同,同一方吃久了,要用同形性的方子来变换一下。
五、不要扬汤止沸
治疗肿瘤,已发烧,勿再补之,除非因化疗导致白血球极端下降的发烧。已阴虚,不要再泻热,要养阴。例如:白血球过高,干姜、附子会令白血球更上升,或淋巴球已60-70%,加干姜、附子,淋巴球会更上升。
「扬汤止沸」之意,即不要在热症用热药。须谨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真寒假热」,虽治以热药,仍须佐以凉药;「真热假寒」,以凉药爲主,热药爲辅。例如:肠病毒,身重痛、发烧、汗出热不退、不畏寒,是葛根汤加黄芩、黄连、黄柏证,或葛根芩连汤证,不可以阳旦汤或大青龙汤。
六、不可落井下石
「落井下石」之意,如贫血、又泻之;又如血中蛋白浓度偏低,血小板偏低,补体偏低,又过度忌口、营养不良。抗肿瘤的过程,营养很重要,没有营养就没有抗癌的能力。
七、勿杯水车薪
治肿瘤的药物剂量,绝对须大剂量,药味不一定多,小剂量药物反而使肿瘤有机会培养其斗争能力,如灭火,必须马上以大水强抑下去。
如果西医的肿瘤治疗,化、放疗结束后,由中医继续治续,经过3个月,可能恢复本态,一旦发现肿瘤标帜有变化,或血液常规检查有变化,即爲「回归本态」,必须赶快改变用方,不可原方继续服用,否则肿瘤会再度发作。
八、勿出手过重
大剂量治肿瘤,绝对是必要的。任何一个药物的剂量大到一定程度,只要适合其症状,肿瘤一定会萎缩下来。但出手太重,反而会造成抑制。不仅抑制肿瘤的活动,正气会受损,也会戕害生机、抑制生命的活动,连正常的代谢、生命的恒定,都会受抑制。
★「要慢慢快速度,拿捏时机,加重剂量」
九、勿戕害生机:
长期苦寒或大热的药物会戕害生机,例如:长期吃辣椒会爪枯,长期吃大蒜会目疾、白内障、视网膜、视神经萎缩或充血、暴盲,长期用黄芩、黄连、黄柏(除非对证),不然会导致退机体功能退化萎缩。纵然此处方爲治肿瘤有效处方,如干姜、附子(八钱~一两),很有效,肿瘤抑制很好,但仍须冷静谨慎,经过3个月、半年,可能肿瘤又被诱导活化。
十、要随时修正处方
当西药的副作用没有了,或肿瘤本态出现,或肿瘤已经受抑制,处方必须修正;当身体比较差了,该补养仍须补养,此即传统所谓「九补一攻」、「三补一攻」等。现代人营养好,治疗可攻泻到底,但仍须注意,攻泻勿至脱水或电解质不平衡,一发现有脱水或电解质不平衡,仍须补之。如钠偏低,长期偏低,若不补充,日后可能小肠吸收功能低下,或肾不分泌吸钠荷尔蒙(送到小肠去吸收钠的荷尔蒙)。必须维持一定的钠浓度,否则会由骨髓或肌肉溶解释放钠。
故一旦出现电解质不平衡、贫血、血中蛋白偏低,或实验室血液检查微观的变化,须实时修正,剂量不能超重,不能出手太猛。
十一、不能转弯太快
不能转弯太快,意思爲须冷静「守方」,即治疗遇瓶颈时,不能立刻大幅改方,在尚未找到明确方向时,虽须慎思处方对否?亦须注意是否病人有其他因素造成。
如:GOT/GPT持续升高,须了解是西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炎?还是因爲中药处方错误所造成?亦可能是肝炎尚未到高峰?若是西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炎,但因同时服用中药,以爲是中药处方导致GOT/GPT往上升,若此时突然改变处方,疾病就无法有效控制,治疗会失败。此时中药处方必须大剂量、快速度将肝炎控制下来,要在GOT/GPT升高至800-1000便抑制下来,不一定让肝炎发展成猛暴型肝炎,GOT/GPT上升至2000,才降下来。
十二、不可固执守方
治疗遇到瓶颈,觉得与平常所学经验不同,此时须冷静、检讨,思考是否处方不对证?可先加少量他药试看看。
例如:原用黄连解毒汤治疗B型肝炎西药的戒断反弹,所引发的猛暴型肝炎,可能刚开中医处方,肝炎指数下降,但几天后,肝炎指数又升高反弹,此时须检讨是否辨证有错误,而非前述的守方问题,须思当急热缓解下来,可能是肝阴虚、肝血虚,也可能脾气虚,肾阴虚,此时,可改爲血枯方或七宝美髯丹、香砂六君子汤、或知柏地黄汤做加减,或者加入五味子,一方面抑制肝炎、柔肝;一方面抑制B肝病毒的活动。
又例如:肝癌栓塞后,给予柴苓汤加减方,若未加川七、丹参、赤芍、川芎等,会导致栓塞后,虽然没有肿大,也没有发生肝炎,但栓塞处之血管会坏死,且多次栓塞后,血管坏死范围愈大,肝细胞可用面积愈来愈少。此时必须检讨:同是柴苓汤加方,必须加入丹参、人参、川七,或三棱、莪朮、元胡,若不加入上述药物,也可以考虑加怀牛膝、续断、骨碎补、杜仲…等,若胃口不佳可加入仙楂、麦芽、内金、谷芽,若仅守住柴苓汤久服,也可能引发肺栓塞或肺郁血、肋膜积水,所以要加麻黄、葶苈子;有可能便秘、横膈膜痉挛,要加大黄;有可能胰脏炎或肿大,须加黄芩、黄连、茯苓、泽泻……。
须参考现代的血液常规检查、实验诊断,对我们的诊断用药精确度更好,不可因爲病人说很舒服,照方处置,除非是影像检查、血液常规检查数据正常,才可守方。尤其急症、猛爆型,须1-3天看一次血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