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康立医师
三、肿瘤恶化途径及鉴别
(一) 咳嗽、胸闷、呼吸短浅
1. 肿瘤相关因素
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须考虑肿瘤并发肺感染、肿瘤肺转移、化疗药物毒性、放疗导致肺水肿等可能因素,须透过检查及对病程的了解,作综合判断。
2. 癌性淋巴管炎
弥慢性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为干咳,低氧血症,严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尤显。
3. 心包填塞
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不安、声嘶、恶心、腹痛。有时积液量多时,颈静脉怒张,心动过速,收缩压降低。
4. 恶性胸腔积液
呼吸困难,干咳,胸痛、倚息不得卧。听诊时可出现支气管啸鸣音。
(二)疼痛
1. 心因性痛
严重而长期性的痛诉,所诉疼痛与神经系统的解剖分布不符合。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痛诉发生与心理因素的发生有时间上的联系关系,或经由他人关怀呵护可减轻痛楚。
2. 癌性神经痛
肿瘤对神经的压迫、浸润。痛处不移,疼痛部位与肿瘤生长处相应,夜间较痛,活动后缓解。
3. 骨髓坏死
明确部位的剧裂骨痛及发热。
4. 骨转移痛
初期夜间痛,从睡中痛醒,活动后缓解。
5. 病理性骨折
活动后骨痛加重。
(三)频尿、排尿困难
1. 肿瘤压迫或浸润了脊髓或马尾神经
有定位意义的脊柱痛,排尿困难,合并排便障碍,下肢感觉麻木或异常、神经反射改变。
2.麻醉、镇静剂
排尿困难,无涨尿感,头晕、恶心,有使用麻醉剂、止痛剂、神经安定剂之证据。
3. 放疗性膀胱炎
明显且严重的频尿,血尿,尿时疼痛,甚至发热…等。
4. 泌尿系统感染
频尿且少尿,尿黄赤,尿时疼痛,发热,尿液检查有感染证据。
(四)咳嗽、咳血
1. 气道阻塞
气道腔内的肿瘤持续生长。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血、呼吸困难。
(五)神经精神状态改变
1. 肿瘤溶解综合征电解质及代谢异常
主要可能发生之紊乱有高血钙症、高血钾症、高磷酸血症、低血钙症、低血钠症、低血钾症。在神经精神状态的临床表现有:心律不整、焦虑、不安、嗜睡、意识模糊、麻木、无力、震颤、抽筋、迟钝、反射降低、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低血糖症
过度疲劳,衰弱,头晕,易激动,震颤,语言困难,甚至癫痫,中风样,昏迷。
3.药源性
头痛、头晕、忧郁、嗜睡、呼吸困难、震颤、抽搐、焦虑、运动失调、倦怠、尿滞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以上症状且服用止痛剂或安眠剂的证据。
4.脑转移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
(六)神经功能障碍
1. 脊柱转移癌
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迫之神经流布区域疼痛、无力、行走困难、反射改变,甚至麻痺、截瘫。
2. 癌性神经肌肉病变
肌肉无力、消瘦、易疲劳、感觉迟顿,亦可能声嘶、吞咽困难、语言不清。
3.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视力模糊、眩晕、共济失调、木僵或昏迷、颅内出血。
(七)虚弱、疲倦乏力
1. 贫血、营养不良
有贫血及营养不良之证据。如:
血色素Hemoglobin 男< 12 g/dL 女< 10 g/dL
血清总蛋白Total Albumin < 6 g/L
血清白蛋白Albumin < 2.8 g/L
运铁蛋白 Transferrin < 1g/L
2. 癌症治疗之营养并发症
化疗对营养造成影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炎、腹泻、肝毒性…等。
放疗对营养造成的影响,如口腔黏膜炎、唾液腺分泌障碍、食道发炎及狭窄、胃炎、放射性肠炎等。
手术的营养并发症,如头颈癌口咽部根治术至丧失饮食动作、胰腺癌手术后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障碍、肝癌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肠道手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及营养吸收障碍…等。
(八)恶心、呕吐、溏便、腹胀、食欲不振
1. 神经精神安定剂副作用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合并其他神经精神症状,且有使用神经精神安定剂的证据。
2. 电解质紊乱
各种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钙…等,可表现肠胃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但应合并其他神经精神状态之改变。
3. 癌症治疗之营养并发症
化疗后之恶心、呕吐、胃炎、腹泻等不适,可随着中药投入后改善。
有腹腔脏器手术后证据之溏便、腹胀、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良。
四、恶性肿瘤病因病机
(一) 初中期瘀热病机
恶性肿瘤初中期,若以纯中医的治法,而无西医介入治疗,统括的证型是“瘀热症”。其瘀热的表现,可能是表里三焦实热,可能是表风热,也可能由于肿瘤发展太快,出现陷胸、结胸症状。
恶性肿瘤的特点,在于发展和传变迅速,肿瘤是血管新生速度快,或郁血以后快速度增生,身体有瘀肿,才会繁殖得快。瘀肿久了会癌变,所以长时间子宫内膜肥厚,鼻黏膜肥厚久了,常流鼻血,皆可能癌变。癌变可能由病毒感染,可能因肥厚诱导其内修复过程。西医发现癌细胞与血管生成贺尔蒙的关系,肿瘤细胞分裂复制过程,分泌血管生成荷尔蒙,促进血管新生,用以获取宿主大量的血氧及营养,临床上皆是瘀热症的表现。
肿瘤快速进展期间,会有莫名的感染,咳喘、便秘、头昏、恶心、呕心…,乃肿瘤与免疫之邪正相争,犹如两军对峙,肿瘤分泌毒素,人体免疫必抗拒且抑制之,会导致代谢废物堵塞,治疗时必须清除代谢废物,其他细胞、病毒、肿瘤亦会利用此机会发展。以伤寒论分析,细菌、病毒、微生物、肿瘤进入人体病理亦即如此。此邪正相争过程,清除代谢废物阻滞,亦是以瘀热症论治。
肿瘤病人常会发烧,可能是并发感染;也可能是肿瘤气化与溶解吸收过程,所产生代谢废物、或分泌毒素干扰人体体温中枢,导致发热;另外发烧的意义,目的在启动免疫,因体温升高至一定温度,可抑制细菌,病毒、肿瘤的活动,并能令肿瘤凋亡。肿瘤发热是属瘀热症。肿瘤发热其实也是机体正气抗御外邪的一种方式,高代谢有益于机体将毒邪排出体外。
(二) 晚期虚证病机
癌经过化疗或中药苦寒药物大量长期使用,仍控制不下来,肿瘤指数持续升高,病人血色素降低,或低蛋白血症,或低血钠症,或BUN、Cr升高,即属虚证阶段。临床可表现脾气虚、或脾阳虚、或肾阳虚、或脾肾阳虚。
故晚期的治疗初期应先恢复脾胃功能,升高血色素,升高血中蛋白,纠正低血钠,改善BUN、Cr等,以补脾胃、补气血、补阳方式治疗,如:香砂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或右归饮、或加干姜、附子、肉桂、人参、川七、鹿茸、菟丝子、黄芪等益气温阳的中药方剂治疗,可恢复机体正气,促进五脏的相互调节,阴阳气血,冲任二脉各有所司。调节机体气机,唤醒抑癌基因,增加机体抗癌力,使肿瘤标志物下降,当造血正常一段时间,可能肿瘤标志会再度往上升,此时考虑已恢复本态,以活血化瘀而凉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