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康立医师
摘要
身体的五脏、六腑、肌肉、血管、神经、骨髓、内分泌、脑等组织与器官功能损伤变异,都可能诱发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核心的病理生理学缺陷,是胰岛素分泌缺失和胰岛素阻抗。
糖尿病需区分三阶段治疗。第一阶段,以清热益阴为主;第二阶段以补肾养阴、气阴两补、引火归元为主;第三阶段,以温补脾肾、阴阳双补为主。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糖尿病在热性期缓解后,必损肾之根基。中期表现,或肾阴不足、或阴虚火旺、火不归元;后期多表现阴病损阳,或肾阴阳俱衰,治疗需注意阴阳互根互用,精气护生,举凡舌象、脉象或其他表现有肾虚征兆,即考虑从肾论治,临床效果甚佳。
中医补肾法,能修复胰岛细胞的萎缩退化,治愈或减少西药治疗,改善并发症,维持良好的生存质量。
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传统中医将糖尿病前期及代谢异常归属在“脾瘅”范畴。《素问‧奇病论篇》云:“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脾瘅的病机属胃强脾弱,治疗处方多以清泻胃热,健脾化湿为主;将糖尿病的发病期,临床表现消谷善飢,饮多尿多,大便秘结,归属在“消渴” 范畴。《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的病机属胃肠热结,或阴虚燥热,亦可能合并气虚血瘀,治疗处方以清热养阴为主;将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归属在“消瘅” 范畴。《类经》云:“消瘅者,三消之总称”,
《灵枢‧五便篇》云:“五脏柔弱者,善病消瘅。”消瘅病机属气血亏虚,五脏俱衰,治疗处方以补气养血,清热化瘀为主。
根据临床观察体会,糖尿病系多重病因的复杂性疾病,身体的五脏、六腑、肌肉、血管、神经、骨髓….,如肝脏、肺脏、肾脏、大肠、肌肉、血管、循环、内分泌、脑等组织与器官功能损伤变异;或发炎、或感染、或自体免疫攻击、或肿瘤、或身体各部位损伤溶解、或化放疗副作用、或西药副作用….等,都可能诱发高血糖。
第一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以感染及免疫攻击为最大可能。
第二型糖尿病发病原因除了遗传基因外,尚包括:β细胞数量和功能受损,造成胰岛素分泌缺失;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产生阻抗,胰岛素利用障碍;胰脏α细胞分泌升糖素增加;肝糖过度释放;肠道分泌肠促胰素(incretin)下降,或功能异常,造成反馈障碍或大肠过度反吸收;肾脏升糖激素与抑糖素分泌的调控异常;脑部胰岛素阻抗或脑泌糖中枢的自我反馈与调控失灵,误以为人体有大规模坏损,须予大量糖份来维持机体能量消耗;血管内分泌异常,通透性差,或血循环障碍,黏稠度过高。其核心的病理生理学缺陷,是胰岛素分泌缺失和胰岛素阻抗。
西医糖尿病口服治疗药物以抑制肝糖分泌、或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为主,但具有损伤肠胃、肝、肾及消耗β细胞的副作用,并且加速β细胞的死亡,故口服药物在4-5年后会渐渐失效,须渐进加重剂量,最终依赖注射胰岛素治疗。
中医补肾法,可避免西药副作用,能修复胰岛细胞的萎缩退化,令细胞再生,依临床经验,对糖尿病有相当大的疗效。藉由中医药治疗,可能全停西医降糖药并治愈,或减少口服剂量,或降低注射胰岛素量,能改善并发症,维持良好的生存质量。
贰、糖尿病区分三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清热益阴为主
“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糖尿病初期表现多属热性阶段,症见口干舌燥、烦热、焦躁、睡卧不安、便祕,脉象弦滑或弦数,病人常合并血压高、血脂高、皮肤过敏、或自体免疫疾病,口干渴夜间尤显、心悸、心搏快、五心烦热、便秘、尿赤、精神亢奋但易倦怠、情绪躁动、面红肤红或血枯晦暗,舌质瘀红,舌下络脉瘀张,属中医之表风热、或「肠热」、「血蓄膀胱」的阳明腑证、或阴虚阳亢、阴虚血热证,须着重大剂清热泻火药以顾护阴液。例如:胰岛细胞感染,表现为少阳、阳明并病的表风热,以葛根汤或大柴胡汤,加黄芩、黄连、黄柏治疗。若自体免疫诱发高血糖,以黄连解毒汤去甘草,加青蒿、知母、地骨皮,清热养阴为主。若胃、肠道因感染或肺胃津伤,表现阳明腑证,以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治疗。若因脑的泌糖中枢调控失灵,表现阴虚阳亢,以知柏地黄汤,或建瓴汤加黄连、黄柏治疗。
第二阶段:补肾养阴;气阴两补;引火归元
当热性期过后,或用中医以苦寒退热治疗缓解后,或服用西药一段时日后,即可考虑从肾治疗。若正气不虚,以补肾养阴法,如知柏地黄汤;若正气偏弱,以气阴两补法,如知柏地黄汤加黄芪;若正气偏弱,火性仍炎上,肾火宜降宜藏,须补肾阴养气血,并引火归元,以知柏地黄汤加黄芪、怀牛膝,加少量的附子、肉桂。此时少量的附子、肉桂,除了用以引火归元,尚可带来抗体并增加供血供氧,改善肠胃黏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接受体,因苦寒滋腻药受到的抑制。
第三阶段:阴阳双补;温补脾肾
当胰岛细胞继续进行性的萎缩,病人血色素降低,或低蛋白血症,或Cr、BUN升高,或西医的降糖药加重血糖仍控制不良,甚至须注射高剂量胰岛素,病人已出现各种如神经症状、心悸、水肿、纳呆、肾衰、贫血、痴呆…等阴阳俱损的晚期并发症,以中期补气血、补肾养阴或引火归元等方法,仍无法改善时,即进入肾阴阳两虚阶段,须温肾纳气、或温肾利水、或温补脾肾、或回阳救逆,处方须大补气血及大补肾阴肾阳,但同时加入清热养阴药反制。补气、补阳药,能增加胰岛细胞的活性与循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量。黄芪、人参、玉桂、附子、良姜,可促进外围血干细胞与胰岛干细胞的新生,但须慎防温补太过,化燥伤阴,同时注重脾胃吸收,避免滋腻,并加入活血化瘀药,及加入各种临床症状治疗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