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康立医师
五、病案介绍
病案一
陈小姐,34岁,自述二年前因宗教过度投入,而发思觉失调症,经精神科治疗半年后,病情改善,但至今二年,虽长期服用最大剂量之安眠、镇静药,仍不能镇静,完全无法稍稍入眠,且行动迟缓如老妇,及有许多不舒服症状,令其非常痛苦,近日自觉幻听、幻觉复明显,如原来思觉失调症将发之兆,心中相当恐惧,而来院求诊。
【一诊】
主诉:头痛,头晕目眩,胸闷,呼吸困难,口干舌燥,胃胀痛,食不下,自脐周有一股力量往胸口上冲,上冲发作后觉虚倦欲死,易惊,体温高,心跳过快,日夜皆不能入眠,意识混乱,不能镇静,烦躁,频尿,便秘,不能些许静坐,双手颤抖,动作迟缓僵硬,说话缓慢,有幻听、幻觉等。
体征:行动缓慢,步态慌张,项背前倾,静止时双手震颤,右手较明显,表情呆滞,语音低微平直,目直,黑睛上视,白睛红丝布满,面赤浮肿,水气,体胖,焦躁,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数急。
诊断:是典型药源性巴金森氏症。属中医胆郁痰扰证合并肝阳上亢证。
处方:略 (十帖,一日一剂),嘱咐暂不可自停西药。
【二诊】
主诉:诸症皆有些许改善,已能入睡4小时,但多梦,较能静坐,精神较佳。
体征:行动及表情较善,语音较轻快,面浮及水气减轻,舌质仍红,舌苔减少,脉弦带数。
处方:略(十四帖,一日一剂)
【三诊】
主诉:合并服用安眠药已能睡六小时,诸症更减,心神已不浮躁,心情及精神改善。
体征:原肥胖体型较苗条,动作改善,已无慌张步态,面带微笑,表情改善,目睛较之前灵活,舌质偏红,脉仍弦稍带数。
处方:同二诊方(十四帖,一日一剂)
【四诊】
主诉:已减去2/3西药,能睡六小时,诸症皆改善多,已恢复上班。
体征:较三诊时更佳,但午后稍觉晕倦。
处方:略(十四帖,一日一剂)
【五诊】
主诉:仅睡前须服半颗助眠剂,余一切如常人。
体征:体态轻盈,笑脸迎人,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脉弦带缓。
处方:同四诊方(十四帖,三日一剂巩固疗效)
病案二
王女士,65岁,半年前因婆媳不和,烦恼焦虑,不能入眠,服精神科药,之后渐渐行动迟缓僵硬,面无表情,手及嘴唇震颤,紧张时症状更明显,头晕,头痛,心搏过快,仍难眠,故加挂心内科及神经内科治疗,经诊断为高血压、心率不整、巴金森氏症。因每日三次服药,每次三科共须服20粒以上,治疗一个多月仍无进展,遂来院寻求中医治疗。
【一诊】
主诉:神情动作迟缓呆板,头晕目眩,心跳快,视昏多泪,入眠难,多梦,或中夜醒即难再眠,手足心热,面潮热,易无由惊慌害怕,胸烦闷,呼吸困难,食欲差,胃胀,口干苦夜间更甚,腰腿酸无力,耳鸣,倦怠。
体征:典型巴金森氏症体态,唇周及舌颤动,消瘦,舌质瘦薄红绛,脉弦细数。
诊断:病人可能脑部黑质纹状细胞已有不足,经精神药物诱发巴金森氏症,之后极可能产生原发性巴金森氏症。中医属胆郁痰扰证合并肝肾阴虚证。
处方:略(七帖,一日一剂)
【二诊】
症状如前,无改善,嘱咐只续服降压药及助眠剂,其余西药皆停服。
处方:同一诊(七帖,一日一剂)
【三诊】~【十诊】,共八周,仍依原方每日一剂,唯熟地易生地,党参渐加至一两。症状皆改善,已停所有西药,血压平稳,但表情动作仍略显僵硬,唇周及舌仍轻微颤动,嘱咐病人须续调养,否则日后产生巴金森氏症机会颇大,因病人大姐之子车祸命危,急于赴台中协助,故开立左归丸三个月持续调服。一年后此病人因坐骨神经痛回诊,一切尚正常。
六、结论
(一)中医之阴平阳秘观念,与西医之抑制或促发不同,其运用辨证论治,着重于调整病人的机体失衡,故以中医的清热化痰,疏肝解郁,重镇安神治疗DIP,除了可解除因精神药物对神经传导的抑制,而产生医源性巴金森氏症外,亦能改善神经传导的代谢过亢,且治疗精神药物可能产生的各种副作用。
(二)待症状改善后,视病人体质,调养肝、脾、肾、气血、脑髓,可预防原发性巴金森氏症。
参考文献
(1) 陈献宗编‧当代神经学‧橘井文化出版2003:P424-440。
(2) 曾文星,徐静‧现代精神医学水牛出版社2000:P245-448。
(3) 陈长安编.常用药物治疗手册.全国药品年鉴杂志社2007:367-435。
(4) 张进陆‧发烧合记图书出版社2002:371-379。
(5) 黄新发‧中医诊断学摘要第七版‧高雄市中医师公会印制P178-212。
(6) 矢数道明,郭世荣‧临床汉方处方详解‧大众出版社P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