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康立医师
六、治疗
首先应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病人应采取15°〜30°的头高体位。优先针对病因治疗,如急性中毒予以解毒,脑感染予以抗生素及消炎,纠正电解质紊乱,脑瘤手术摘除,急性高血压予以降压等。临床上脑水肿的治疗如下:
(一)西医治疗
1.脱水疗法
(1)高渗剂(Hyperosmotic drugs):如尿毒、甘露醇、山梨醇等。
(2)利尿剂(Diuretics):透过利尿,间接使脑组织脱水。
(3)轻泻剂:如硫酸镁(MgSo4)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减少血管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如Dexamethasone、Dehydrocortisone、Hydrocortisone。.
3.低温治疗
将体温降低至摄氏32至34度,对缺血之脑部有保护作用。
4.高压气
可减少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及血脑屏障之通透性。
5.手术减压
在抢救脑疝及药物减压无效时,切开颅骨;或脑脊髓液引流减压。
6.其他治疗
如渗透压性脑水肿(Osmotino edema)严格限制水分摄取,急性低血钠(Hyponatremia)给予氯化钠等。另外在脑水肿病情稳定后,给予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
或血管扩张剂等,促进细胞机能恢复及改善脑血循环(3)(9)。
(二)中医治疗
1.慢性或轻度脑水肿之中医治疗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或轻度脑水肿,中医治疗须优先考虑去除原发因素。如脑部感染须投以清热解毒剂;血压过低须强心升压投以补气补阳药;脑寄生虫病投以驱虫药;脑肿瘤在中药控制或缩小后,须考虑手术摘除…等。
在去除原发因素同时,须与临床表现的证型合并治疗:
●表实证者,以大柴胡汤或黄连解毒汤合并五苓散治疗。
●血压高属肝阳上亢者,以健瓴汤合并五苓散治疗。
●血压过低属气虚血瘀者,以补阳还五汤加茯苓、泽泻治疗。
●慢性血肿属瘀热瘀阻者,以乳没四物汤合并五苓散治疗。
●颅内肿瘤视寒瘀或热瘀,分别以芩连乳没四物汤加茯苓、泽泻或补阳还五汤加茯苓、泽泻治疗。
●脑脊髓液回流不良,属寒痰或痰热,寒痰者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吴茱萸、人参治之;痰热以温胆汤合并五苓散治疗。
●脑压正常,情绪紊乱,寒热往来或低热者,属少阳症以柴苓汤治之。
●脑肿瘤栓塞后遗,初栓完而无注射类固醇者,属实热期,以大柴胡汤加重天麻、茯苓、泽泻、川七。
●脑肿瘤经辐射治疗或化疗后遗之脑细胞水肿,可以小柴胡汤加补阳还五汤加重茯苓、泽泻;或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补阳还五汤治疗。
另须特别留意的是:
(1)任何证型之脑水肿治疗,皆须考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川七、桃仁、乳没、水蛭、地鳖等。
(2)皆须维持二便通利,甚至给药令大便一日数次,二便越通利,则病情改善速度较快。
(3)若未服中药前,即注射甘露醇(Manitol)或类固醇,在中医属皆肾阳虚,为防止西药剂量依赖或停西药后,脑细胞快速萎缩退化,可考虑在辨证处方上加入人参、黄芪、干姜。
(4)脑水肿症状稳定改善后,应迅速在辨证处方上加入黄芪、人参、干姜、附子、肉桂等;或以十全大补汤、补阳还五汤等处方治疗,以期尽快修复受损之脑细胞(1)(2)。
2.急性或重度脑水肿之中医辅助治疗
急性或重度脑水肿必并发急性高颅内压甚至脑疝形成,临床上依症状表现,大致可分下列证型:
(1)表里三焦实证型
症状:神昏,意浊,痰涎壅盛,粘稠不易咳出,汗出如油,胸肋满胀,腹硬满大实痛,二便闭,面肤紫黑或瘀紫,两手握固,口噤不食,眼睑痉挛,眼压高,血压高,脉急实洪大或沈实大。
治疗:以大柴胡汤或合并五苓散为重,令大便通畅,一日泻下三、五次甚则七、八次。
(2)水蓄膀胱型
症状:有眩晕、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脑压高的症状,病人大便通畅,但小便不利,无胸肋满胀腹满实痛,但合并有腹水,肋膜积水或心包囊积水或全身水肿。
治疗:以五苓散为主方,依症状加减之。
(3)痰饮为病型
症状:病人有高颅内压之头痛、呕吐、眩晕、癫痫发作意识呆滞或急躁易怒,大汗、面肿等临床表现,又病人的气管分泌物多,或黄粘稠不易咳出,或喉中水鸡声,或痰声如金拽锯。
治疗:依寒痰或痰热治疗。痰热以温胆汤或涤痰汤加白芥子、莱菔子治之;寒痰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汤、真武汤、小青龙汤等依症状治疗。
(4)肝阳上亢型
症状:喘急痰音大,汗出如油或大下不止,眼瞪大外凸,舌红绛外吐不收,唇黑瘀肿,面红肿大,颈动脉怒张跳动,但病人无便秘,无胸肋满胀痞鞭。
治疗:以健瓴汤为主方,降逆平肝。
(5)热毒炽盛型
症状:高烧不退,口臭,痰涎粘腻,目赤舌赤,谵语,头晕,呕吐,口干舌燥,或癫痫抽搐,或嗜卧昏睡,或狂躁不眠,登高妄走。但病人较无胸肋满硬实痛,无便秘宿屎,或仅轻便秘,并且尿利通畅。
治疗:以黄连解毒汤加减为主。
(6)瘀热症型
症状:脑挫伤引起的脑水肿及高颅内压者属之。
治疗:以乳没四物汤加凉血通便药治之。
(7)气虚血瘀型
症状:面浮水肿,神识昏蒙,头痛,眩晕,呕吐,嗜卧,虚弱乏力,语声低微,喘息,涎多清稀,尿少,脉沈细弱。
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并五苓散为主。
(8)阳明里实或血蓄症型
症状:面肿瘀紫,汗出如油,神昏呆滞,肢体僵硬,体味与口气浓臭,患者小腹剧烈疼痛,触之少腹有索状物;或腹如覆盘硬满痛,肠子不蠕动而便秘如羊屎或全不大便者。
治疗:以桃仁承气汤或抵挡汤或三承气汤治疗,通便溶血。
另:
(1)各证候处方皆须考虑加入活血化瘀、通便利尿、通窍等药。如乳香、没药、川七、丹参、归尾、水蛭、大黄、卜硝、麻黄、细辛、麝香、冰片、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2)症状治疗一经稳定改善后,须尽快加入人参、黄芪、干姜、附子、肉桂等补气补阳药。或改以右归饮、十全大补、补阳还五等补肾阳或气血两补,改善脑细胞损伤(1)(2)。
七、讨论
(一)中医各治疗理论在急性脑水肿辅助治疗有良好效果:
1.化痰饮法:
西方医学所谓不正常的水分或分泌物,或是细菌、病毒,或肿瘤细胞分泌所产生之毒素或代谢废物,或这些代谢废物阻塞CSF渗出与回收功能,都可能阻断神经传导或阻碍血流,影响电解质平衡造成脑水肿及高颅内压,而这些不正常水分或分泌物可能为水状,亦可能粘稠状,在中医称痰饮为病,而分为寒痰与热痰,或兼血瘀或兼气虚,而此类病患之气管恰亦多夹痰,其痰或粘腻黄稠,或水状清稀,以中医化痰饮法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神经病变,随着痰饮减少,神识即渐清醒。
代表方为:温胆汤、半夏白朮天麻汤等。
2.活血化瘀法:
脑神经细胞挫伤,或脑血管栓塞、溢血,或血管瘤破裂,或血栓沈积,脑细胞间质增生,玻璃样沈淀、硬化、萎缩,肿瘤化放疗后之纤维变性,手术烧灼后粘连结痂,以中医之活血化瘀法可改善。中医的活血化瘀不同于西医的尿激酶或胞浆素,有可能造成脑部或其他地方血管再破裂的缺点。相反的,许多活血化瘀药具有多向调解作用,备活血、化瘀、生新血、止血多重药效,如丹参、川七、蒲黄、乳香、没药、当归…等。
3.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对于脑水肿并发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腹水、胸肋膜积水、心包膜积水等有改善整体症状之良好疗效。
但淡渗利湿法有别于利尿剂,不会造成钠钾等电解质紊乱。
代表方为:五苓散。
4.通便降压法:
中医之通便降压不同于西医之轻泻法。
中医以大黄、桃仁、卜硝、枳实、厚朴等药,除了通便外,更有溶胆、利胆与溶除脑与脊髓神经细胞各种代谢废物,并能抑制肿瘤细胞血管新生,溶除血栓、水肿之阻滞,使脑细胞尽速恢复功能。
代表方为: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
5.重镇平肝法:
中医之重镇安神、平肝降压法,适用于无便秘,且无胸肋满胀硬痛,但病人平素为本态性高血压,或平时眠少,情绪紧张亢奋的病人,其发生高颅内压常合并有高血糖或甲亢或其他脑及内分泌过亢,病人有面红肤赤,头胀大、音粗、目胀瞪凸、大汗如油如雨、痰音拽锯、全身肿胀…等实症表现,但二便利,无胸腹症。
代表方为:健瓴汤、白虎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
6.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对于高胆固醇,高中性脂肪,高尿酸血症,高AST、ALT,高血糖等皆有良好效果。另外对脑血管,脑细胞之发炎、水肿、血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脑感染、脑创伤造成之脑部损伤,脑肿瘤栓塞造成之化学性灼伤,脑与内藏内分泌过度亢进,皆有良好效果。
临床上但见实热症,大便秘或不秘,皆适用。
代表方为:黄连解毒汤。
7.其他
如补气活血化瘀法:对于脑神经细胞之修复,低血压,低血氧,低蛋白血症,心藏衰竭等的功能促进,或使用过类固醇、甘露醇而以正常辨证治疗仍效不彰的病症,都有相当显著疗效。
代表方为:补阳还五汤。
若见阳虚者,应在此原则上加入人参、干姜、附子、肉桂等补阳强心药。
如通窍法:在脑神经病变中之各方,须考虑酌加通窍醒脑药物,以口服或经鼻腔、耳朵、皮肤刺激神经,以达到清醒之目的。临床药物常用安宫牛黄丸、麻黄、细辛、皂荚、地龙、麝香、冰片…等(1)(2)。
(二)中药介入治疗之时机:
脑水肿是脑细胞缺氧缺血产生的病理性反应,若持续未改善,脑细胞功能将急速萎缩退化,甚至产生不可逆之脑损伤-即脑液化。
中医应实时参与治疗,对于脑损伤的病情控制及稳定后之修复,疗效往往超越单纯西医治疗。
在轻度脑水肿,中医或西医的效果治疗皆能有效改善。若重度脑水肿并发高颅内压,一装上鼻喂管能灌水分即应予以灌服中药,或手术后能饮水即可灌服。若等到病情稳定后才开始服中药,脑细胞往往经过水肿、硬化、萎缩、甚至液化,神经传导亦被化学废物阻断,恢复速度极为缓慢(2)。
(三)伤寒六经辨症在急性脑水肿并发高颅内压之应用。
急性脑水肿并发高颅内压症的临床表现应属伤寒两感。
《医宗全鉴,伤寒心法要诀》:两感者,藏府表里同病也,一日头痛太阳也,口干烦渴少阴也,二日身热谵语阳明也,腹满不欲食太阴也,三日耳聋少阳也,囊缩而厥厥阴也,传经之邪其为病也渐,两感之邪其为病也速,盖因阳邪酷烈,正不能御,所以三日后水浆不入,六府之气欲绝,昏不知人,五藏之神已败而不即死者,赖有胃气未尽耳,故又三日,其气乃绝而死。
本病临床上见阳症者,皆有头痛、目赤、眩晕、呕吐、神昏意浊,烦躁谵语,大热、大汗,若病人:
●呕不止,高热或寒热往来,胸脇苦满,腹痛便秘,脉沈实或弦实者,属少阳阳明合病,以大柴胡汤主之。
●若病人高热潮热,面红肤红,发狂谵语,腹满胀鞕大实痛,便秘甚者,脉沈实,属阳明府实或三阳表里俱实,以三承气汤主之。
●若病人高热腹胀满,但无便秘,身重难转侧,遗尿,面垢晦,或无表里症但热极,脉浮大,属三阳合病,但未入里,以白虎人参汤或黄连解毒汤主之。
●若病人少腹鞕痛,小便自利,其人必发狂,属太阳血蓄,以桃仁承气汤或抵挡汤治之。
●若病人无热症或微热、水肿、口渴、少腹鞕痛、小便不利、脉浮,属水蓄膀胱,以五苓散主之。
本病亦有见阴症者,因大失血或血压过低,或身体器官损伤所致代谢性异常之脑病或延髓中枢失代偿期,除了原发病因的症状外,临床表现有:无表里热症,手足厥冷,脉沈细欲绝,汤水皆不入,二便皆关格,属表里俱寒,处以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
八、结论
急性脑水肿综合症,病程凶险,传变迅速,是许多内伤外感滨临重症危急时,转好与转坏的指标,常在临症时,今日投药,明日后日即宣告不治。幸蒙现代西医外科学及药物之进步,对于非内藏衰败之病因(即胃气绝),增加许多生存机会。然而抢救的速度与疗效,除了期望病人清醒外,更攸关病人脑神经细胞残存功能的多寡,及未来生存质量,真所谓救人救火。
中医药在辅助治疗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于加速病患清醒、稳定病情及保护脑神经细胞,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且对于西医处置后产生的问题,如类固醇、抗生素过度使用,脑肿瘤栓塞、化放疗后遗;手术烧灼的后遗等,皆有很好的对应处置,值得我们用心体会与琢磨。
参考文献
1.吴谦等编著(清.乾隆,1742年着)医宗金鉴内科.伤寒论卷1–15,伤寒心法要诀卷36–39。文化图书公司出版,1989.04。
2.李政育:中医脑神经治疗学。启业书局p5–111;2001.06。
3.陈荣基‧神经诊断学,护望出版有限公司p530–544,p592–595;2001.09。
4.孙仪‧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p197–313;2000.05。
5.王耀山‧王德生: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p217–229,p785–787;2004.05。
6.Lindsay‧Bone‧Callander:图解神经医学及神经外科学,合记图书出版社p72–85;1997。
7.曾嶔元:Robbins病理学-疾病的基础,合记图书出版社p50–111,p1293–1355;2005.01。
8.杨雪松:实用急症处理手册,合记图书出版社p447–452;1997。
9.黄实宏‧柯文哲‧张金坚:台大外科重症加护医疗手册,台大医学院p155–167;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