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康立医师
摘要
中医治疗原发性脑肿瘤,需分三角度治疗。第一:纯中医治疗,即肿瘤快速增殖期,且未经西医治疗,正气不虚时,属瘀热证型,或夹痰湿,或夹阳亢,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通便为主;第二:中西医合疗,即在西医治疗期间,或邪正相争一段时日后,多属虚实夹杂,治疗以补气活血、清热利湿为主;第三:西医放弃后中医接手治疗,此时正气虚衰,属寒瘀阶段,以大补气血及补肾温阳为主。各阶段皆须维持脑压稳定,以活血化瘀药贯穿各治疗阶段,并维持二便通利,顾护脾胃。
关键词:原发性脑肿瘤、纯中医治疗脑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肿瘤、西医放弃后的中医治疗脑肿瘤
正文
壹、原发性脑肿瘤中医治疗原则
脑肿瘤的发病机制,不论是风寒湿热诸邪,留滞不解,久病入络,郁而化火;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伤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正气亏虚,肝肾精血不足,脑髓失养,邪气滞脑…等各种因素所致,在治疗上,皆须区分三角度考虑不同治法:
一、 纯中医治疗
脑肿瘤快速增殖期,且未经西医治疗阶段,均以热毒、血瘀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有脑压高,则合并湿热,若有代谢废物停滞,则合并痰热,若引起交感神经症状,则合并肝郁或阳亢。
二、 中西医合疗
在西医治疗期间或邪正相争一段时日后,多虚实夹杂,须补气养血合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通便。
三、 西医放弃后中医接手治疗
西医放弃治疗,或中医苦寒药久伐,正气虚衰,形成低蛋白血症或骨髓抑制,并残留神经损伤症状,属寒瘀阶段,本虚邪实,以大补气血及补肾温阳,扶正留人为主。
贰、中医方药运用
一、纯中医治疗
脑肿瘤初发未经西医治疗或肿瘤急遽发展期,属本态性(按:本态系谓肿瘤未经西医治疗,或未经中医长期苦寒药抑制,病人正气不虚,临床表现血瘀血热的症象。)三焦实热阶段,且正气不虚者,其证型属中医之瘀热痰湿证。均应以大剂量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合并化痰、利湿、疏肝、重镇安神等药,并通利二便。
处方可考虑三个方向:
1. 乳没四物汤合并黄连解毒汤。
2. 大柴胡汤加黄连解毒汤、丹参。
3. 小柴胡汤加黄连、黄柏、丹参。
三种处方皆须加入茯苓、泽泻、大黄,若脑压高,剂量需大,若脑压不高,剂量可轻,须维持大便一日3-5次,同时降脑压、消脑水肿,加入虫类药品止痉、抗肿瘤,如水蛭、地蟞等药。
若急性或重度脑水肿,并发急性高颅内压,甚至脑疝形成,此属三焦实热证型,以大柴胡汤合并五苓散加减,并维持大便一天泻下三到五次。
二、中西医合疗中医用药
中西医合疗要看正气强弱,多属气血两虚合并瘀热。若正气不虚,仍以本态性的瘀热痰湿论治,但需酌加补气养血之品;若正气不足,则以预防西医副作用为主,并酌加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例如:
1. 手术后的二周,属气虚余热未尽,处方以圣愈汤或补中益气汤治疗。
2. 化疗后造成骨髓抑制兼见食欲不振,需补气养血、理气健脾、滋养肝肾,处方以圣愈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为主。
若白血球经上方治疗仍升不上来,则需加入熟地黄、山茱萸、干姜、附子、肉桂等大补肾阳。
3. 脑肿瘤初栓塞或减压手术后,若无注射类固醇,属实热期,以大柴胡汤加黄连、黄柏、天麻、茯苓、泽泻、大黄。
4. 脑肿瘤经放疗或化疗后遗之脑水肿,以小柴胡汤加黄芪、当归、黄柏,加重茯苓、泽泻;或半夏天麻白朮汤加黄芪、当归、黄芩。
三、西医放弃后的中医治疗
晚期多属寒瘀或合并肝肾阴阳两虚阶段,治疗处方考虑,应以能恢复脾胃功能,升高血色素,升高血中蛋白,纠正低血钠,改善BUN、Cr等,并维持脑压的稳定,处方以补脾胃、补气血、补阳为主,如:香砂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或右归饮、或加干姜、附子、肉桂、人参、川七、菟丝子、黄芪等药,加重黄芩、黄连、黄柏,促进正气恢复,五脏相互调节,唤醒抑癌基因,增加抗癌力。当体力恢复,造血正常一段时日后,此时考虑已恢复本态,复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合并利湿通便治疗。
参、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的中医治疗
一、 脑肿瘤初发未经西医治疗或肿瘤急遽发展期之颅内压升高,属三焦实热,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利二便治疗。
二、 放疗阶段未使用类固醇的颅内压升高,属气虚合并湿热,以补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疗。
三、 化疗阶段轻度脑水肿,以补气养血、利湿化瘀治疗;如骨髓抑制过甚,须再加入干姜、附子、玉桂,或人参、川七。
四、 西医或中医抑制脑肿瘤增生过程中,须避免脑肿瘤溶解引发颅压升高,以能维持肿瘤凋亡最理想。
五、 若无颅内压升高,有轻微脑水肿,眩晕头痛,偏盲,嗅觉麻痺等,可以乳没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黄柏、苍朮、茯苓、泽泻、天麻、川七、麻黄等治疗。
六、 若颅压升高、脑水肿、眩晕、呕吐、颈以下萎软无力,以乳没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黄柏、苍朮、茯苓、泽泻,加重天麻到一两半、吴茱萸五钱,加入水蛭、地蟞。若脑压不降,则上方加大黄;或改为大柴胡汤加苍朮、茯苓、泽泻、天麻、吴茱萸、水蛭、地蟞、川七等。必要时加入西药治疗。